
@Published by Global Poets & Artists,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Copyright.
国际标准期刊号 ISSN 2836-1180
全球诗人与艺术家月刊 Global Poets and Artists Monthly 全球诗人和艺术家月刊
🟦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君子义以为质”,“信以成之。” (孔子)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法国谚语)
前言 Preface
本期月刊是月刊欧洲诗人与《新语境诗刊》诗人对话。
月刊曾经出过一期月刊诗人与《海子诗社》诗人对话。本期与此相似。 《新语境诗刊》是很有影响的精品、先锋诗歌刊物。“新语境”也是一个诗派,《新语境诗刊》也可以看作一个诗社。《新语境诗刊》创刊于2007年,复刊于2022年。关于该刊的主旨和创刊、复刊, 关于“新语境”的含义, 我在《新语境》复刊卷首语“花开花落,穿过新语境众妙之门”里有阐述。为方便读者,这篇卷首语刊载于本期的“观点与才艺”栏。
我对欧洲十分熟悉。德国是我的第二故乡。自从我创办月刊,在过去几年主持月刊期间,欧洲一直是月刊的一个重点。月刊刊发过很多欧洲诗人优秀作品。月刊还出过一期杨炼专辑,内含杨炼的两首重要诗歌和四位评家的评论。(杨炼居于欧洲。)
本期月刊刊发七位欧洲诗人的七首诗,和九位《新语境诗刊》诗人的九首诗和相应的诗评(原载《新语境诗刊》)。这十六首诗和九篇评论非常丰富,我相信会给读者们一次难得的诗阅读、欣赏和感悟经历。
这里我顺便也谈谈诗歌创作的根本点是什么。一个诗人,要有一颗真正的诗心。一个诗人之作为诗人存在,依赖的是其作品。一个人之作为合格的人存在,依赖的是其正直品性,依赖的是其德。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信以成之。”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一则著名的法国谚语说:“人而无德,生而何益。” 每一个诗人,每一个人,都要以坚持正义、坚持真善美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以德为自己的立身之本。现实世界里仍然有卑鄙、谎言和欺骗、丑恶、罪恶。但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世界必将不断向光明的方向发展。
本期推出三位艺术家的十四幅精美作品,包括书法、混合材料画和中国画。
杜增浩是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名家,书法作品大气、俊逸洒脱,笔力遒劲、老道。
芳竹是著名新西兰华裔艺术家、诗人,她的现代画深邃、灵动,色彩丰富,诗意洋溢。这次刊登的四幅画是: 《被记住和遗忘的》 ,《我听到的音乐来自春天 》,《白羊星的梦境》 ,《寂静之美 — 绿》。标题的诗意体现了画的意境。
刘咏阁系汗血宝马绘画创始人,其汗血马中国画享誉海内外。画马是自古以来中国画一大主题,刘咏阁的画里汗血马烈烈奔腾,雄姿犹如在人们面前。我不禁想起杜甫的咏马诗,和我自己以前写的一首咏天马诗:
房兵曹胡马诗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天马—步韵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叶如钢
天马亮其名,昂然一跃成。
立峰由势伟,乘意纵蹄轻。
浩浩驰潮泻,青青见草生。
兹收原野气,向日沐光行。
本期还介绍、推荐俄国华裔诗人伊娃·达·曼德拉格尔的新诗集《上帝是女人》。这是月刊第一次刊发新诗集消息。
——总社长兼总编辑、月刊创办人 叶如钢

目录 Table of Contents
【欧洲诗人诗歌】
·荆棘 …………山林
·雪地乌鸦 …………章平
·石鸟 …………小浪
·宇宙之雨及其歌声 …………时光男孩
·天歌 …………张卓辉
·修复 …………许梅
·以火为例,以巴黎圣母院为例 ……山水如歌
(按照收稿顺序)
【《新语境诗刊》诗人诗歌】
·导火线 …………呆呆
·河马 …………龚学敏
·人脸图 …………黄靠
· 利沃夫的忧伤 …………伊娃·达·曼德拉戈尔
· 花开半夏 …………孟萌
·喝酒的兄弟 …………潘加红
·冬虫夏草 …………叶如钢
·她 …………游金
·惊蛰 …………子楚
(按照姓名或笔名字母顺序)
【观点与才艺作品】
· 花开花落,穿过新语境众妙之门
(《新语境诗刊》复刊第一期卷首语)……叶如钢
· 书法四幅 …………杜增浩
· 混合材料画四幅 …………芳竹
· 汗血马国画六幅 ………… 刘咏阁
(画作按照姓名或笔名字母顺序)
【新诗集消息】
·《上帝是女人》………… 伊娃·达·曼德拉格尔


郎世宁画


🟦 荆棘
◎山林
荆棘,繁衍出新的荆棘
打开层层叠叠的叶子
无法,遮掩贪婪的锋芒
邪恶,伤害白云飘过的纯洁
毒性涂抹雾的飘逸
晶莹的泪珠,是善良的碎片
一再盘旋的白鸽
为了寻找蔚蓝天空
飞向旭日升起的地方
【作者简介】 山林,原籍福建,居西班牙。现为国际福林诗社社长兼总编,大洋洲骄阳有约荣誉社长,国际田园诗顾问,世界华人文学社海外荣誉社长,五洲笔会顾问,国际当代华文诗歌研究会荣誉理事等。入选《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等。荣获2020年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新锐诗人奖。入选2021年第二十届国际华文笔会“国际诗林”《摩崖诗刻》。获2022年诗歌春晚欧洲会场一等奖。
🟦 雪地乌鸦
◎章平
雪地白了一片,乌鸦只黑一点
仰头看,还是白茫茫的雪
路边堆的旧轮胎,也被铺白
如谁故意摆下,一局黑白围棋
白子占了所有声势
白茫茫,一曲楚歌,唱尽一子英气
一双眼睛转动,黑黑的
微微一点弱势,勾了唯一动静
找谁扮演别姬?怎么突围
一棵倒塌了的柏树,压断了的电话线
朝右手,山舞银蛇;向左边,原驰蜡象
千万银盔玉甲,纷纷扬扬
没有退路,白茫茫让人心寒
忽见乌鸦拍翅,越空飞去
如撤子不围,落它一派白里独自迷惑
我这个观者,怦然心动
正想走开,忽有一事不明白
我这一生人,究竟是白子还是黑子
【作者简介】 章平,浙江青田人,1979年移居荷兰,现在比利时。著有《章平诗选》、长篇小说《冬之雪》《红皮影》《天阴石》《桃源》《阿骨打与楼兰》等。另发在国内外各大刊物等有中短篇小说二十多篇。诗《飘雪》获1994年《诗刊》社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举办的“人民保险杯”一等奖,同年十月小说《赶车》获世界华文微型小说“春兰”杯第一名。2009年十月获中山华侨文学奖。 闲暇时间画画。
🟦 石鸟
◎小浪
是谁
把这只石鸟
放在溪边小碎石上
路人的脚印留在小径上
可爱的它
感觉有人喜欢它
从没见它喝过水
也没听到过它歌唱
问候 在风里飘扬
没有人摘周围的鲜花
没有人伸手去抚摸它
这个世界用心灵在说话
见过一位老太太起身告别
把积蓄满满的分币塑袋
留在她坐过的座位上
这儿没有人轻易碰
甚至无人用眼光责备
这儿是上帝的花园
怕惊动石鸟 明天不站立在溪边

【作者简介】 刘浪峰,笔名小浪,上海出生,曾在企业报任职记者。慕尼黑深造老人(生理/心理)护理专业,现居德国。2021年春退休,起笔学写诗。诗观:“生命的高度就是艺术的高度”,很想长大、长高,在诗中寻求生活之美,之乐。
🟦 宇宙之雨及其歌声
◎时光男孩
宇宙,这一夜下雨
它知道,又不知道
大地各处,都在雨中
吟唱着同样一首歌
为什么是同样的旋律
同样的内容
宇宙不知道,又好像知道
它摇着头,轻轻叹气
俯视大地,垂首,再叹息
它让雨更轻,更温柔,更温暖
下这样温暖如春的秋雨
想必,宇宙已知道
万物为什么同时唱着
重复着
同样的旋律,同样的内容
宇宙,只是轻轻叹息,摇头
下了一夜秋雨后
下完最后一滴秋雨后
他眼睛里已再无雨水
他就在黎明时,悄悄地离开了大地
那些湖,青山,江河,泥土,鸟儿,人群
身上的雨,脸上的雨
还未干
他们也起身了,一起走进这个
雨后的黎明
最迟,明年此时
宇宙,还会下一场同样的
秋雨

【作者简介】 冯建民,笔名阳光男孩、时光男孩和D清风之仪。曾是下乡知青,后上大学学习、成为大学教师;德国银行投资基金经理人八年,拥有、经营某德国新能源公司和某瑞士投资公司二十年至今。一生俗务,不忘写诗。诗宗宇宙,独自成趣,学诗意栖居。诗文散见亦散失于报刊、网络、博客、微信、山间、水路、街头巷尾,尘归尘,土归土,诗归诗。曾居中国,然后德国,现居瑞士,海外风雨三十载有余。
🟦 天歌
◎张卓辉
清早,爬上阁楼
顺手打开顶窗
晨风送爽,神怡心旷
大自然乐章耳旁回响
阿尔卑斯山峡谷低吟
莱茵河浪拍崖吭
多瑙河波滔喧哗
欧罗巴声势汇成咏诗向天歌唱
灰雁银鸥从山间河畔飞来告你
音域缘来各国诗友的畅想
踏着节拍听潮落潮涨
曲调谱出你与他们的共鸣
于是,你每朝爬上阁楼
打开顶窗欣赏天歌
愉悦激发了创作灵感
腹稿扣紧诗的命题暨布局谋篇

【作者简介】 张卓辉, 70年代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曾任《广州年鉴》机电工业部类编辑暨《中国机械报》广东站特约记者。后旅居荷兰多年。曾为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华人写作协会会员,80年代末至2000年初为《广角镜》(香港政经论月刊)专栏作者,《华人世界》(香港华侨华人总会)常年撰稿人和《华人月刊》(现为《地平线》,香港侨联)专栏作者。现为《北欧绿色邮报网》驻荷兰特约记者。作品发表在各种平面(报纸刊物)和立体(网络,广播)刊物。暨秉承诗言志,诗抒情,诗演绎。
🟦 修复
◎许梅
没有裂痕的时间
无法停驻
万物 在缝隙里
进进出出
一缕阳光 穿透
所有沉浮
孤独仍旧快乐
疲惫渐渐被修复
没有裂痕的情感
无法回头
遇见 在风雨里
通今博古
一份牵挂 绊住
任性飞舞
束缚依然感动
幸福渐渐被修复

【作者简介】许梅,德国华语诗人,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文艺讲座/娱乐节目策划及主持人,朗诵指导老师。创作诗歌、散文、小说。出版个人诗集《天边那一片闲云》以及各种文学作品合集多部。散文集《心归处》《世界华语童谣集》副主编。作品发表于国内外多家杂志、网络平台,作品多次获奖。现任银盛泰集团RHD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理事,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欧洲华文笔会会员、国际诗歌总会会员。
🟦 以火为例,以巴黎圣母院为例
◎山水如歌
人呐。被火烧毁的
如果是钟楼,重建还有可能,但灰烬
时间的灰烬
会被风吹散。
世界上,到处都有建筑类似物在烧:
文化的框架。
遗产的地基。
理念的尖塔。
天灾已经够多了。人呐。
造物主的森林,广场的秩序,
无依之地的希望。
火都光顾过它们,符号的古刹寺庙
火也没放过。
世界不是戏台。我们
何必台下加柴拱火?
何必中场把白磷弹当烟花?
何必渲染喷火的台词?
人呐。玫瑰花窗万幸
完好如初。
如果有阳光,生活似玫瑰
看起来如初。
管风琴音色如初。
“所以人们的忏悔声
被淹没了。几个世纪、中堂、耳堂、画廊
它们积攒的忏悔声
被淹没了。”
所以有一种无声的黑暗。
一枝蜡烛孱弱,撕不开暗夜的幕布。人呐。
很多枝蜡烛才能成林,才能照见
那最后审判之门。
【作者简介】 山水如歌,男。法国某大学“系统控制与人工智能”博士,现供职于法国一跨国IT公司。对形而上下的事物都好奇,喜欢音乐,诗歌,哲学。视诗歌为语言的炼金术,生活的化学。著有诗集《潘洛斯阶梯上的蚂蚁》。

《新语境诗刊》
顾问:叶如钢 张无为
主编:潘加红
编辑:复活 梦的门 余光之瞳 子楚 秋子 东海乌石子

【作者简介】(呆呆)胭痕,女。生于70年代,浙江湖州人氏。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刊》《绿风》《诗选刊》等刊物。
🟦 导火线
◎呆呆
一直以来都是光在抚慰着我们。
—-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
画家不在这里,更不在画中
或许宇宙只是一个角落。光制造的片刻如此可笑
颜色被固定。人形的灵魂已不可能成为“我”
半桌兄苦恼于性的桎梏
(很难想象成都酒吧里没有骰子
那艘船行驶到一半,余下的航程只能靠想象填补了。)
逼戈大笑,拨旺烤肉的炭火。
这是他反复的伎俩:花椒油无效,孜然无效。炊烟的小辫子
尚不能作为呈堂证供;切开这片黑,
看看这个时代有什么剖面?
我同意微型塑料已侵入吾等骨髓
从年代深处浮起的画作
光线。是面具;一个孤立的月亮
是必然的。但雨不是,它携众生而来
有人在云端,反复摩擦着天空这块磷板
简评:“一直以来都是光在抚慰着我们”。这似乎无由而来的一句就像灯光把舞台照亮。此句有颇多蕴含,后面也有诗行与之对照而呼应。诗人也许是在某个现实场景里看到一束亮光而深有感触,也许有过更多的思考过程。光线的表现和处理在绘画中是要紧的。诗人接着就以画和画家说事,作为比喻。第一句里的光可以是温煦的阳光、灯光,给予我们抚慰。但诗人又告诉读者,光作为场景的呈现者(甚至营造者)是诡诈的:光制造的片刻可以是可笑的;光线是面具。这毋宁是说现实本身里包含有可笑,出现面具。诗人想到我们的骨髓里侵入了 “微型塑料”,想到年代深处的种种事物犹如画作浮起在我们面前,等等。这首诗写得随性、犀利,语言很接地气。诗里从想象场景写到现实生活中的镜头,由此又随手取出喻体而进一步写分析与批判。洒脱豪气的句子掷地有声,喻写鲜明有力而深入。意象性的结尾意味深长。——叶如钢

【作者简介】龚学敏,九寨沟人,居成都。1995年春天,沿中央红军长征路线从江西瑞金到陕西延安进行实地考察并创作长诗《长征》。已出版诗集《九寨蓝》《紫禁城》《钢的城》《纸葵》《四川在上》《濒临》等,以及李商隐诗歌译注《像李商隐一样写诗》。《星星》诗刊杂志社社长。
🟦 河马
◎龚学敏
绷紧的皮朝着干裂奔跑,地球肺炎时的体温
日渐升高
河流的水的鸟一只只飞离树枝,皮肤
干裂出的树枝
非洲土著的方言一边被外人默念
一边被水越洗越黑,像一块博物馆中
陈设的炭。
气温高过水草,水先死了
气温高过树枝,树枝上的方言先死了
气温高过河流,河流到过的地方先死了。
给地球生火的人,用钻井的火柴
偷听密码
知道得越多,水越少
河流的树枝越细,抽在博物馆脸上的
耳光,越痛。
硕大的嘴和远处夕阳的烧饼之间
是用衣物站立的人群。
从地上生长的棉
至地下流出的腈纶的口号,烫手的口号
地球像是童年的山芋。
河马是水浸泡的药
整个江河是流向大海的酒,河马的药力
越来越小,直到成为扔在河床上的
药渣。
简评:河马之死是现实的一部分。诗人的语言是一面镜子。通过“气温升高”,他把注意力关注到博物馆的河马标本,对更高的无限的永恒的领域,不完美的反应或表现,通过联觉进行了召唤。生存的词语从这种相应的语境中也涌了出来,这种语境也大大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空间和视角。在书写上,如:硕大的嘴和远处夕阳的烧饼之间/是用衣物站立的人群。/从地上生长的棉/至地下流出的腈纶的口号,烫手的口号/地球像是童年的山芋。”呈现河马予之空间中新细微的碎片化的器世界,从特定的历史博物观点出发在自我意识中做出了解读。—— 秋子
【作者简介】 黄靠,生于1983 ,湖南人。原名熊湘南,曾用名黄湘南。北岛主编《今天》“文革”特刊压轴诗人,国际文联理事杨炼主编《幸存者》国际诗刊最年轻的主持人。有诗作数千,见于《今天》、《幸存者》、《作品》、《中国诗歌》、《天津诗人》、《文友》、《中国诗人年选》、《诗潮》……等海内外诗坛。
🟦 人脸图
◎黄靠
百年后,这地上所有的人
都没有脸存在于世,这个道理
梵高不是最早察觉的
但他不厌其烦地,跟自己画像
叼烟斗的,戴草帽的
割了耳朵脸上还蒙着纱布的
他都自恋,自信地画下自己的脸
每一张脸都严肃,认真且干净
胡子硬得像被恶攻击的刺猬
回想一下自己活过的吧
谁不是以爱之名,维护生命
谁不想跟自己的脸留下人间印记
免得死后,活人用自己的脸
替代杜甫们,被时间模糊的哭泣
简评: 脸,脸谱,众生存在过的无字碑。或卑微或苟且或坦荡,谁都想真真实实: 为自己而活。但人世间活着你就是个角儿,掩藏了某种而刻意某种,合理安排台词按照社会约定俗成规规矩矩,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不得不说人生靠演技,从古至今有几张脸是没贴上脸谱的,除了疯子,寥寥无几。 ——潘加红
【作者简介】伊娃·达·曼德拉戈尔,现居莫斯科,毕业于国立基辅大学国际金融系。出版俄语版诗集《я люблю солнце》,英文诗集《Wood and Snow》,汉语诗集《上帝是女人》。汉语作品刊发于《诗刊》,《十月》,《草堂》,《江南诗》,《诗歌月刊》等。
🟦 利沃夫的忧伤
◎伊娃·达·曼德拉戈尔
她的灵魂在半夜被折叠起来
她用迟钝的声音敲门
在斯塔利奇植入裸露的皮肤
白月亮
留下的东西必须销毁
用悔恨封在老人身上的伤口
它咬住一些东西,然后倒出了你美丽的一面,野兔和肋骨
现在,枪响了
你是那个赤脚面带着世界之光进入烹饪烟雾的人
把切碎的锅装满九个口渴的牧师
穿着鱼和燕子礼服就把白皙的乳头推向哀伤
将秃鹫变为美丽而黝黑的凯米拉
简评:不同国度不同民族有着同样的爱国情怀和家仇国恨,利沃夫这座工业和文化重镇,大剧院的声响和梦幻被炮弹掩埋。文化劫难和土地蹂躏让女诗人悲愤难掩;就连灵魂都被“折叠”,美丽的故乡,连月光都不敢露出,斯塔利奇是诸多满目疮痍饱受战争摧残的缩影,一句“植入裸露的皮肤”,让人肝肠寸断,其实受伤的不仅仅是需要植皮的土地更是民族的肋骨、肝脏、灵魂。“国破家河在”又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愿天下安好,永无战事。——潘加红

【作者简介】孟萌,山东济宁曲阜尼山人。曾获第四届黄亚洲国际行吟诗歌奖,2021全国芦花诗会金奖。偶有诗歌发表刊物。
🟦 花开半夏
◎孟萌
要如何摘取你的斑纹
和氏璧的缺口阔如浩海
我把独翼举过草丛
六月的秋千形影相吊
玫瑰笺的通牒行文已经无效
时间齿轮松动鬓染的城闸
我们的暗语已有十年灰尘
你听不到一个字的启迪
任我遭劫到失语
还是没有递来一副营救的袖腕
我们为人事纷纷,选择留守与远游
金合欢隔着湮灭的田野
你隔着绝迹的蔷薇,半副水晶
飞鸿如那困厄的始作俑者
一声是你迷失的啁啾
一声是那杜鹃血泣
简评:“和氏璧的缺口阔如浩海”, 这个比喻给了此诗一个精彩的开端。和氏璧的意象把春秋战国的遥远古代推送过来。作为读者我们自然明白,这是一个比喻。诗里接着展开一系列颇有古雅风味的描述和比喻。“我们的暗语已有十年灰尘”, 这句似乎暗示一段情。后面的“你隔着绝迹的蔷薇,半副水晶”无疑是写一个优雅的女子, 而前面的“玫瑰笺”当然更是属于女人和爱情的。 结尾所写“迷失的啁啾”是以鸟比喻, “杜鹃血泣”则进一步把鸟具体化,引入杜鹃泣血的典故。 这悲剧意味的结尾进一步写出情之深和情之苦, 正和前面的“没有递来一副营救的袖腕”相呼应。——叶如钢
【作者简介】潘加红,江苏淮安人,《新语境诗刊》主编,作品见各大媒体刊物千余篇首,担任过许多网络平台主持人,并多次获全国性诗歌奖。
🟦 喝酒的兄弟
◎潘加红
小城
去约更小的人。琴弦上落下的胡须
长在窘迫的脸上
深居楼宇
有甲壳虫的步履和小心。朋友
我一眼便从废墟里认出了你
楼长高了,你还一样。
在掌心,我感觉到
时间的缺钙
和历史的发育不良
在酒馆,喝到新闻打烊。我记得我把良心不安的
动物
都吐给了你
什么也不欠。给你城南的
废地
和城北的流浪区
让你时时刻刻记得
我这个朋友
在阴晴不定
五谷不分的乡村
等你
简评:潘加红的《喝酒的兄弟》表现从赴见老友到进餐把酒两个环节以及“我”的感受与感慨,表达出独特的友情。在环境与人之间,通过意象非习惯搭配变构语境,亦显示出一些诗意特质。
如在“小城”的老友是“更小的人”,“从废墟里认出”他,楼长高了人依旧,或反衬或烘托均暗示出友人性格及境况。“时间的缺钙”后亦有许多意象“误用”般组接形成对一般语境的冲击与扩展。显示出有新意语境及效果。
酒友未必酒肉情感,樽前不表谈笑,贯通场面的心境是怜悯与无奈情怀。“琴弦上落下的胡须/长在窘迫的脸上”感觉化处理,将人的特征与氛围联动。
“把良心不安的”前后句作为结尾铺垫,尤其“给你城南的/废地”到底可谓友情之间的升华。或许两人之间原本是穷朋友,或许老友经历窘迫,或许我已略显优越,不过更多的是精神优越感,生出黑色幽默。毕竟不论哪一种,彼此友情都有难能可贵性,由此也关联到社会世态炎凉中的意义。——张无为

【作者简介】叶如钢,当代诗人,数学家、翻译家,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终身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江讲座教授,曾任德国波鸿大学终身教授,曾在斯坦福大学任教,《全球诗人艺术家月刊》总社长兼总编辑、创办人,《加拿大海外作家协会》名誉会长,《新语境诗刊》首席顾问,《梦雅诗苑》首席顾问,《诗人名典》顾问,《风吟诗歌》顾问等。
🟦 冬虫夏草
◎叶如钢
夏虫不可语冰
落雪不可鸣埙。不可鸣秦国六孔埙
月停在山额不可舞剑。不可舞赵国青铜剑
东海鸥鸟不可语镜。不可语北方的死海
冬虫不可语春草
可语夏草。不仅可语夏草
不仅是语言。不仅是思想。不仅是灵魂
而是真切、生动的身体
一种生命从栖息进入永眠
另一种生命在栖息中安静地替代和准备
生命的这种熄灭和复兴之间
从何种信仰的茧里抽取出了光芒和抽象的雪?
这种光芒和雪,这种宁静的舞蹈
冬季的放弃和牺牲,来达到夏季和自己无关的绽放
或者夏季的精灵提前从冬季夺取生命精髓
然而它的妩媚虫形仍然鲜活地存在
若病弱、绝望的人类依附、汲取,将重新获得青春
扁鹊不可以语希波克拉底
他不能以檀香、茉莉、巴豆与迷迭香、鸢尾花相语
青藏高原上的虫草,面对南方鼠类、北方鹿
多血气质的青面兽,面对抑郁气质的阿芙洛狄忒
她生于冬季的海面浪花卷曲,金发碧目、肌肤玉白
冬季里象征爱情、美丽,夏季她是性欲女神
“医神阿波罗,阿斯克勒庇俄斯及天地诸神为证”
“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共殛之”
离开青藏高原,冬虫夏草是暗夜蝴蝶
回到青藏高原,死亡的东西在冬虫夏草照耀下长出眼睛、手指
(百科诗派写作项目“中药”【总第34期】)
简评:诗人从本草到文化,探索了生存死亡的边界。从中国古典到西方人文精神,努力链接文化的暗河,寻求关联和顿悟。这是用诗进行哲学思考;且让哲学覆盖在生命的薄翼上。切口初断小,深入河床开阔,闪烁着诗性和思想的光芒。—— 潘加红

【作者简介】游金,女,1975年,重庆巫溪人,现居杭州。
🟦 她
◎游金
她每天坐在屋里,剥墙皮缝里的污垢
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所有的污垢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
在墙皮缝里透着热气。她知道自己的意义。清洁
这是为神工作。有时她从没有窗户的暗屋伸长脖子看看屋外
的太阳是否更明媚,空气是否更纯净
她加快劳动。如果有人进来,她就迅速沉入水底
是的,这屋里也是一个海洋。那水下另有一套正义她因此
而活着。因此而在污垢的中心保持着纯净
人们进来只能听到咕噜的水泡声
从她喉咙里冒出来。他们认为她不会讲话
她浑身污垢,剥着墙皮,在墙上写字。这样的人
她是谁?人们必然会这样问。她不回答
她自己知道是谁但她不回答。她舌下有雷霆,牙齿是活火山
她的哭声是飓风眼泪是暴雨。她的眼神啊,是审判的闪电
屋外无数的人都想舒舒服服活着,需要她的恻隐之心因此她决定
永不开口。她也做另一项工作:试图在石头里安放一颗跳动的心脏
试图在暗屋的中心制造一个起搏器,让死寂的荒原再次有血脉涌动
外科医生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她还在做最后一次努力
好在她的生命无限。从你我所知的史书里
都有她的记录。浩瀚的史记也不能告诉我们
她是谁,她从哪里来。但我们知道可以尽情地
分食她的脸,她的手,她的舌和牙齿,分食她的乳房和子宫
我们需要什么,都可以从她那里拿走
不用担心她会逃掉,因为我们还生活在污秽的世界中
简评:游金的“她”给了我们一个伟大的象征和暗示。诗人不言一物而万物其中;诗人不说一事而事事相关。诗歌设定的她,或是真实的她或是一个具有唤醒意义的伟大母性的角色,她不断擦拭这个世界墙壁上的污垢,这个屋子也兴许只是一种情景。她默默做着人类清道夫的事,而又避开俗世的目光,我想这个形象应该是一种精神的乌托邦,或是掩藏在浊世水流下的,具有民族自愈免疫的基因;她时时出现,只不过不为人知。诗人此刻写“她”在时下精神溃塌乱象丛生的当今,极具现实意义,是一首难得的力作。
——潘加红
【作者简介】子楚,河南焦作人。作品散见《文学世界》《中国诗人》《华中文学》《流派诗刊》等刊物,有诗歌入选《汉诗三百首》等多种诗歌选本。
🟦 惊蛰
◎子楚
铁器上的纹路,淹着耳目
瓷瓦不言
荷上亮起青灯
风中万里,轻佛梵音和
箴言
鱼化石灌顶,或者站立
经文中,白与黑越过雨水之界
在夜的余音里,说起你
轻轻咳嗽,
从红楼跌入草尖
然而,粉红色的暗井
预谋人的闪电,
琴弦上千年的釉,
我站在河边,
不言不语
往事的褶皱
泛起满天星辉
简评:新语境的前提是脱离自然之境,从而引发新生机。惊蛰到,天雷动。恰如诗歌的复苏,诗人多维的视角发散了自然的规则,进入自我设定的领地。
——潘加红

🟦 花开花落,穿过新语境众妙之门
《新语境诗刊》复刊第一期卷首语
◎叶如钢
诗为语言,诗为语言的最高形式。诗写语言、诗的表现和表达、诗的构造,其核心与旗帜都可以说是语境。新语境,指向的是诗的新创造,指向的是不断突破诗和诗语言的边界,指向的是发现和拓展诗的新领域、建筑诗的新高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新语境是一个命名。又包含丰富的不确定性, 所以也是一个无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诗写不玄, 但诗的大千世界包含奥妙。我们所瞩目的是诗的众妙之门,是新语境众妙之门。
2017年3月,《新语境诗刊》第一期问世,冠题 “春天,请记住这些灵魂的碎片”,内含三卷:第一卷“履虎尾,薄冰”, 第二卷“江水永矣, 不可方思”,“第三卷“同人于野, 利涉大川”。今天,《新语境诗刊》复刊, 内含两卷:上卷“花开花落,穿过新语境众妙之门”,下卷“劲风忽至,击响新语境之鸣钟”。上卷包含《新语境诗刊》团队七位诗人的十三首诗,下卷则包含推荐的五位诗人的五首诗。这十八首诗里展现了若干相当出色的诗写语境,也有可观的求新努力,不论是关乎语境还是诗写的其他方面。
《新语境诗刊》团队期待《新语境诗刊》凤凰涅槃重生之后更具活力、更敏锐、更丰厚、更广阔。我们期待海内外众多诗者的优秀诗作不断涌现于《新语境诗刊》。
🟦 杜增浩 书法四幅





【书画家简介】杜增浩,又名浩然, 字逸风,号五龙居士、白水山人,南阳米杜。生于1957年,南阳新野人,现居北京,职业书画家。任中华清风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艺清风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客座教授,我国著名书法教育大家欧阳中石先生的得意门生,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名家。
🟦 芳竹 混合材料画四幅
《被记住和遗忘的》 混合材料、画布 122cm X 122cm
《白羊星的梦境》 混合材料、画布 122cm X 122cm
《寂静之美 — 绿》 混合材料、画布 122cm X 122cm
《我听到的音乐来自春天》混合材料、画布 101cmx122cm
【画家简介】芳竹, 新西兰华裔艺术家、诗人,原辽宁台和新西兰中文台主持人,海外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毕业于新西兰曼奴考理工学院。有绘画和诗歌作品获国内国际奖项并被收入《中国“她”艺术》、《世界华人经典诗选》等几十种画册和诗选。著有诗画集、诗集:《时光的锦绣》、《把相思打开》等四部,曾主持“奥克兰灯笼节”、“新西兰读书节”等大小活动和演出近百场。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各类大型艺术展,部分艺术作品已被私人藏家和机构收藏,在海外二级艺术市场有拍卖纪录。
🟦 刘永阁 汗血马国画六幅







【画家简介】刘咏阁,号老墨山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原校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刘咏阁系汗血宝马绘画创始人。曾在欧美亚多国举办个人汗血马绘画专题展。出版有《西画精粹点厾》、《汗血宝马绘画教程》等大学教材。除却教师身份,其还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画家、书法家、诗人、散文作家,出版有个人画集、散文集、诗集多部。

诗集名: 《上帝是女人》
作者:伊娃·达·曼德拉格尔 (俄国)
出版社:《远东诗学中心》
订购信息:加微信 baimu13
《上帝是女人》是一本出色的、充满创意的新诗集。这是俄国诗人伊娃·达·曼德拉格尔用汉语谱写的,送给母亲的诗集。







《全球诗人艺术家月刊》
总社长兼总编辑:叶如钢(月刊创办人)
副总社长兼副总编辑:彭鸣
副总编辑:落月,海洋
欧洲组稿:穆紫荆,叶如钢
《新语境诗刊》诗歌组稿:叶如钢
观点与才艺组稿:叶如钢,彭鸣,落月
本期编辑:海洋

《全球诗人艺术家月刊》、《全球诗人与艺术家月刊》以及《全球诗人和艺术家月刊》乃全球独家刊名,本月刊对该刊名独有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转发月刊刊载的任何作品都必须有月刊的许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