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诗人艺术家月刊 · 大洋洲诗人与欧洲诗人 · December 2022 · Global Poets & Artists Monthly · Poets of Oceania and Poets of Europe

@Published by Global Poets & Artists,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Copyright.

国际标准期刊号 ISSN 2836-1180

全球诗人与艺术家月刊 Global Poets and Artists Monthly 全球诗人和艺术家月刊

.

参与的文学艺术团体:

诗与远方国际文化交流协会

中国外部诗社

太阳部落诗人总社

今日头条“诗与远方诗社”

澳洲诗艺社

雅典学院——叶如钢翻译交流平台

.

                                    前言

本期月刊有六位大洋洲诗人和六位欧洲诗人的十二首精彩诗作, 题材、内容和风格丰富多样。《观点与才艺》栏则有以下精彩作品:严力的六幅混合材料画作,臧群的五幅油画、一幅碳铅画,李志财的六幅书法,和武春河的四幅荷花国画;唐明关于著名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焚等话题的评论,周邦华对旅美华侨诗人韩舸友作品的赏析。

眼下中国疫情剧增,令人深为伤感、担忧。在此引述我2020年1月写的一首诗,以表达祈愿和期望:

  望

叶如钢

寂静、冷静的西湖

以深度湖水进行一次低度光反射

我以西湖与东湖对位

以白蛇向黄鹤呼唤

以雄黄和酒的火焰向病毒花冠致书

以梅花渲染未来三月底的洁白樱花

以三潭印三镇的浩瀚江月

今天是2022年12月31日。我在此祝各大洲各国的诗人们、艺术家们、评论家们和广大读者们2023年新年快乐! 祝愿大家在2023年各方面收获丰满,祝愿各位新作品继续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祝愿世界和平、发展,祝愿各国百姓健康富足、自在愉快。祝愿并期待正义在每一处战胜、压倒邪恶。祝愿人人都以正义、以德为自己的立身之本。“人而无德,生而何益。”

新年快乐 Happy new year  Bonne année  Feliz Ano Novo  Buon Anno  Feliz año nuevo  Ein glückliches neues Jahr  С Новым Годом  Щасливого Нового року  明けましておめでとう Шинэ оны мэнд хүргэе  Gott nytt år  Ευτυχισμένο το νέο έτος  Šťastný nový rok  Hyvää uutta vuotta नववर्ष की शुभकामना سنه جديده سعيده Wilujeng taun énggal  Novus annus

  总社长兼总编辑、月刊创始人    叶如钢

.

🟣大洋洲诗人诗歌目录

·子非鱼 ………………. 烟雨人间

·湘夫人 ………………. 爱之殇之圆满何人能解

·佩英 …………………. 海边之叶脉

·廖世敬 ………………. 海

·丁丁 ………………….. 细数乡音

· 布文………………….. 活着,做一个幸福的人

(按照姓名或笔名字母逆顺序。上期为正顺序。两洲的先后顺序也每期轮换。)

🟣欧洲诗人诗歌目录

·伊娃·达·曼德拉戈尔 ……… 优昙波罗

·垚垚 ………………………….. 花园

·吴垠 ………………………….. 预感

·萧峰大哥 ……………………. 喜欢雪

·梦娜 ………………………….. 嫁接时代

·静月…………………………… 大雪暖寒  

(按照姓名或笔名字母逆顺序)

🟣观点与才艺作品目录 I

·混合材料画六幅 …………… 严力

·书法六幅 ……………………. 李志财

·荷花国画四幅 ……………… 武春河 

·油画五幅、碳铅画一幅 …… 臧群

🟣观点与才艺作品目录 II

·论世界名著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焚 …………….. 唐明

·赏析旅美华侨诗人韩舸友作品之摭谈 …………… 周邦华

.

.

🟦 烟雨人间

◎子非鱼

所有遗失的,现在的,未来的时光一起逼近

无处躲藏。布列瑟农弦上最敏感的音节一而再戳痛

我的天涯。那里有唯一的河流

汹涌着疼

有一颗麦穗像我画在爱情册里的图腾,其实

那只是一行俗套的文字

扑闪着翠绿的翅膀在一个落叶缤纷的清晨

大喊着救命。奔腾着的朝霞被潮水淹没

【作者简介】:子非鱼,原名丁莉。坐标澳大利亚悉尼。澳大利亚新州华文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文及论文发表于国内外多种刊物。身在井隅,心向璀璨。

.

🟦 爱之殇之圆满何人能解

◎湘夫人

撒哈拉的白玉兰,一位男子擎在手中,走向心爱的姑娘

剧情反转:连面包圈都没有,掷之!继而又泪流满面捧起,扑向心爱之人!

落浊的白玉兰遭受

生活贫瘠,爱没有枯竭

四年后,男子潜水身亡

女人掏尽积蓄,纤朵白玉兰

匍匐坟茔 

像一群飞鸽,飞舞盘旋空中

哀哀,凄厉鸣叫

夫妻阴阳两隔,爱没有撒手

七年后,丈夫祭日 适夜

所有门窗四面通达

盛满几千朵白玉兰纯洁昂首

面朝爱情初生的地方

花香轻盈飘逸,渺渺禅行

虔贯东西南北

那一刻,星辰下的三毛

合双掌,微闭目

聆听  天庭传来的荷西声

爱情,踩着星光归来!

一场轰轰烈烈的挽歌

感动了世间痴男烈女

爱情,日不落!

【作者简介】侯湘,高级编辑,旅居新西兰侨民。喜欢诗歌绘画,国内外多家报纸,网站刊发诗作数百首。著有散文随笔集《咕咕流淌的暖河》。

.

🟦 海边之叶脉

◎佩英

以清秀之姿,再现

褪去斑斓,脉络浅白,一目了然

干净,似刚投胎的小孩

没人知道,流失的日子

你去过哪,有过怎样的沧海桑田

只记得最后一眼,你宿命般

坠于秋

仿佛一切从未发生过

此刻,静静躺在我的掌心,舒展

不说,也不问

你的身体必定穿过–

海水,绿藻,贝壳,大鱼,海豚,及

礁石,白鲨,明与暗的纠缠–

由彼及此,却葆一身纯白

让我的耳,贴紧你的心胸

聆听,身体幽深处似有若无的声音–

风浪声,螺号声,及珊瑚

如花绽放

置身扉页间挚爱的诗行,回家了

我的女孩

29/11/2022

【作者简介】佩英,新西兰工商管理硕士,教育传播理学士。作品发刊海内外报刊媒体。曾获奖新西兰第一届、第三届華文文學奖,部分作品参加2022澳大利亚悉尼诗歌节展播并收录于新书。现任报纸专栏作家,新西兰华文作家协会主编。

.

🟦

◎廖世敬

啊!这一片大海

在圣诞节为我敞开

痴情

狂爱

随风浪来

汹涌气势

堪比太平洋的暖流

冲撞着我对你情窦初开的心怀

站在黝黑的礁石上

我在等待

等待我最爱的那朵浪花的到来

等待

哪怕此前的每一个海浪都激情满怀

我等待

哪怕我的浪花还需千年才能飘来

我站在万岁礁石上耐心等待

我爱这一片大海

我更爱在水平线外等待着我的那个最爱

她蔚蓝宁静无比纯洁

她一定带着最痴狂的真情表白

【作者简介】廖世敬,微信名诗境雪梨,侨居悉尼。英语教师,长期从事大学英语和移民英语双语语言教学与研究。《澳洲诗艺社》社长、“全球华人诗歌艺术协会”创始人、“全球华人诗艺音乐会”节目制片人。业余爱好听诗、赏诗、写诗!

.

🟦 细数乡音

◎丁丁

世界的路纵横交错

千里马经过

碰头 分道

智慧火花映照于回眸

千秋故事 提着大红灯笼

古色古香 城墙韵味儿

化为片段 依稀浮现梦中

久违的故里 踏着春夏秋冬

在相同的节拍中

立成游子的磐石

无数声珍重 嵌于黄皮肤

语言 很轻很轻

可是有一朵漂泊的云 竖起耳朵

细数乡音

【作者简介】丁丁,作品见于《诗选刊》、《诗歌月刊》、马来西亚华文学校现代文校本教材等。国际美术馆签约艺术家。其英文诗歌与绘画收录于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国际艺术杂志与书籍。著有个人双语诗集。2022年获CCTV成功之路栏目“时代楷模第18届爱心中国最佳原创诗词奖”荣誉称号。

.

🟦 活着,做一个幸福的人

◎布文

假装不曾失落 就像这场浩劫从没来过

伤感和告别

被慌张地藏起

你是否还记得被枫叶染红的蓝山

因为一次邂逅,我们从此爱上所有的秋

活着,突然成为一个话题

我无法祭出摩西神杖

以上帝的名义护佑你

如果虔诚,能回收眼泪

时间,会不会治愈从前

想起那些从死神手里抢回生命的天使

这一刻赞美他们,让我羞愧

活着是一件幸福的事,看四季轮回

看日出,听风雨

活着,才能说我爱你

才不会辜负我

把无数个黑夜的碎片

拼成一个白昼去想你

阳光依然炙热,那是我为之付出的痴情

疫情下,所有的事情变得渺小

我们在疏离之间

拼命地活着,每一天醒来

再开始一天的奇迹

从明天起,开始简单的幸福

播一亩花田,

画十里春风,染香如你

给每一个相遇的陌生人

送去微笑

给每一朵经过的云

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作者简介】布文,原名夏常鸿,祖籍湖南。澳洲籍华人,澳华悉尼雨轩诗社创社社长。以诗作酒,敬人间烟火。

.

.

🟦 优昙波罗

◎伊娃·达·曼德拉戈尔

你醒着,我困苦的时刻

你的声音降临

并将果树复原

世界自我的虚空

是你的伤口,治愈生物

但现在,我们之间什么都不会愈合

那些被遥远话语统治的

感官在滚烫的震动中

感受地狱的宁静,当

一切敞开,我必遮盖一切裂缝

2022.12.7

【作者简介】伊娃·达·曼德拉戈尔,现居莫斯科,毕业于国立基辅大学国际金融系。出版俄语版诗集《я люблю солнце》,英文诗集《Wood and Snow》,汉语诗集《上帝是女人》。汉语作品刊发于《诗刊》,《十月》,《草堂》,《江南诗》,《诗歌月刊》等。

.

🟦 花园

◎垚垚

灵魂陡峭

小腹长满了杂草。花园和驯鹿的血被影子撕开

——

倒塌后,入殓之心在木棺里脱落,带来发烫之声

涌入的黑暗揭开结冰的眼睛

而那潮湿的泥土吸干了河水

【作者简介】 垚垚,原名吴瑕玉,现居罗马尼亚。2019年创立“迷路现代诗”微信公众号,2021年成立“迷路诗社”。现代诗作品《盒子》、《灯下》、《裹春》等发表于滁州日报。

.

🟦 预感

◎吴垠

雨在每个深夜和清晨  落进黑色的沉默

我预感岁月悠悠,我预感岁月无多

今生将被某一场雨惊醒

醒来后 才是永恒的沉默

我预感最后的微笑会赠予自由

最后的泪水会归还母亲

最后的话语随风吹落  随烟消散

最后的光芒夹在几页轻薄的纸上  在浮云间飘荡

有一日,大地会掩埋我的阴影

天空会拥抱我的光亮

小花不会在意我的吟咏

杂草也从未记恨我的遗忘

落叶用春来秋去的自在  点化我

无足轻重的忧伤

而我只能沉默

话语伸向歧路

不如与倦鸟一同歌唱

时间的迷局   北风自有预感

天空也作答了  看秋叶纷纷飘落

【作者简介】吴垠,居于德国,欧华笔会会员,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理事,《欧华新移民文学》名家掠影专栏主编。出版有文化比较类读物《总算懂了中国人》。有诗歌和文章入选《当代经典诗歌选》《华人文艺家大辞典》《人民日报》《欧洲时报》《国际日报》《华文月刊》《广州诗歌》《洛阳诗词》等。个人诗集及儿童文学作品将于2023年年初出版。

.

🟦 喜欢雪

◎萧峰大哥

天破了

风傻了夜羞了

猫叫了

人痴了

没有早一刻

没有晚一步

恰恰赶上了

这白白茫茫

我喜欢雪 就像

我喜欢你的模样

我喜欢你 不光因为

你的模样 还因为跟你

在一起时我的模样

我从岭南的雨走来

却因北欧的雪停留

我喜欢雪 就像

我喜欢你的模样

【作者简介】萧峰大哥,出生于广东,瑞典华人作家/诗人。“从岭南的雨走来,因北欧的雪停留。写过几首情诗,出过几本闲书。北欧文学社社长、欧洲新移民作协理事、欧洲多家报刊专栏作家。“苟且”之际,玩玩乐器,拍拍美景,常用脚步丈量地球,已走过100余国与地区。”

.

🟦 嫁接时代

◎梦娜

星辰从来不跟我说历史需要吗?历史从来是后置

风吹草木 在秋天枯衰 不要怕这只是季节在引领它的一个时代

季节不关文明的事 所以短暂

人类文明的盛衰 在星空里

你可以摆脱困境和羁绊

在花雾瀛染春天时 深藏功名

只露出一丝虔诚的光环与向往

在被折叠、荒废的时光里 独立

男人女人都一样 哭泣有两种方式要么寄托相思 要么被桎梏于俗世你我 都只能活一次 所以懒得顾忌那些强加的应该被毁灭的定冠词

如果你被太多思虑绑架

如何花开?我们有权让生命美丽

【作者简介】梦娜,居于荷兰,报纸专栏作家,欧华新移民作家协会会长。作品散见于海内外报刊文学杂志。出版多部长篇小说和文集以及多部个人诗集。作品曾多次获奖。主编多部丛书出版。

.

🟦 大雪暖寒

◎静月

有的雪在半空中就融化了

有的雪,花瓣锋利,切开寒冷

雪落下后,天地再一次归于完整

雪白才是世间最强大的底色

有人无法确认哪一天在这世上降临

轻而易举就躲过了年轮的齿痕

被悄悄收藏的时光洁白如初

采一束雪花挂在门楣上

让所有路过的人都向往那日子独有的芬芳

每一个冬天都有一场雪

在通往天涯的渡口收留踉跄的脚步

被真相绊倒后

同行的人互相动起恻隐之心

回忆叠满,最初的相遇衍生出许多次别离

大雪到来时,它比我装扮隆重

芦花和羽毛队列整齐地从我心头掠过

有着我渴慕的轻盈与香暖

雪落之后会有七彩的虹影拉开云层

每落一场雪,我便收集一坛雪水

大起大落的情节里

我不断用雪水冲洗着眼睛

该甩脱的羁绊深入命理

而我骑过的白马快过西风

待雪地里的梅枝初试红妆

我的指尖必会有新的诗句滴落

我守着炉火和新酿,在暮鼓密集的吟唱里

等待那场还没落下就融化的雪重新修炼成形

【作者简介】静月,居于巴黎,生于昆明。写诗、译诗。曾任职大学英语老师、外企职业经理人,投资人。性情中人,喜欢美食、美酒、美景、美文,闲暇享受烹饪和针黹女红,现居巴黎。有散文、诗歌、译作散见于海内外诗歌刊物。任凤凰诗社欧洲总社副社长、欧洲华文诗歌会编委、国际田园诗社理事、欧华新移民文学翻译部主编,法华作家协会副主席等。

.

.

🟦 严力的六幅混合材料画

.

.
.
.
.

【画家简介】严力,诗人、艺术家,1954年生于北京。1985年留学美国并于1987年在纽约创立“一行”诗刊,任主编(2000年停刊),2020年6月复刊为一年两期的上、下半年刊。2018年出任纽约“法拉盛诗歌节”主任委员,同年出任纽约“海外华文作家笔会”会长。

.

🟦 李志财的六幅书法

.

.
..
.
.
.

【书画家简介】李志财,著名书画家,亚洲杰出艺术大师。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受著名书法大师欧阳中石和国画大师吴冠中影响,草、楷、行、隶、篆等书法创造和绘画艺术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在书画领域享有重要地位。作品散见于鉴宝、中国书法家、中国美术家、中国艺术名人、当代中国名人名作鉴赏等文化文艺刊物。《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国画《源远流长》被人民大会堂收藏,收入书画美术大展作品集。书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及海内外的书法作品展,享誉华夏大地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担任中国书画界联合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委员会主任、CCTV中华家风百台联播艺术总监、文化部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总顾问等众多社会职务与大学客座教授。

.

🟦 武春河的四幅荷花国画

.

.
.
.

【书画家简介】武春河,中国书协四、五届理事,老年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直属机关书画协会主席,北京当代中国书画研究会会长,原《经济日报》总编辑、社长,《中国书画》杂志名誉社长、专业委员会主任。先后任《辽宁日报》总编辑、《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经济日报》总编辑、社长。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 臧群的五幅油画、一幅碳铅画

【画家简介】臧群,1985年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1990年毕业后赴美留学。现任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医学院外科系及微生物免疫系副教授,业余时间喜欢阅读,码字,绘画,烹饪,及旅行。

.

.

🟦『杂感』论关于世界名著——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焚及保尔-柯察金塑像的推倒与著名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形象被羞辱的问题,答友言……

                             ◎唐明

〖引子/笔者按〗写该文的起因,是由于笔者昨夜看到一篇文章,乃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翁塑像被倒了,并由此而引发了文友凝翠女士的感慨,现附文于下,聊作之引。

 “……这事太大了!在阶级立场下,才有意识形态,才说主流思想文化和文明,才有革命群众的文艺‘大众化、科学化、民族化、革命化’。旗帜变了,道路变了,统治阶级和经济人儿啊,不论怎样捯饬吧,伤害的都是这样的文化积淀日久的魂!”

〖正文/笔者回应〗

……是的,说得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乃我们这一代人之一生的记忆,这种文学情感不是能由此磨灭的。它给予了我们对生命无限奋斗的勇气与钢铁一般的意志,对革命的追求和最真实的体验,真理永存于肉体之上的刚毅由此及彼而生出的表述,在纯粹革命者当中不断复制着人类在病痛中反抗,并将生命、精神、肉身、思想与自己融为一体。在深刻表达中,不断切入镶嵌生命辉煌的本质与永生的寄托及赋予灵魂的精神支柱,在身处病魔当中,却刻苦追溯、逡巡——生与死的逻辑,在凡是人类所能够克服的思想层面上,给以了高度的概括而存在于整个世界大众当中,使读者顽强汲取它的营养,为文学的绮丽与寄予生命的意义,去攫获发自骨头中的表述力。一个生命的奇迹在此部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它既不把生所带來的高傲还给死亡,又非将死变成生的极限,文学高度概括了文字的理念,即一个人当与整个肉体和世界、人类关联,而取得这一切的则是不会改变及悖逆的生命本身,连同对信仰、崇高无比追寻和令人感叹的战争——血与火的洗礼和生活挚尊的热爱,将生命当做一部电影篇章用小说去实现它悲剧却欢喜从事的愿景。用一生去完善它的轨迹,使灵与肉充分保持对革命理想的崇拜与敬畏,在真正勇者面前而实践其远大的目标,并碌碌无为一生以奋斗抓住其根本魂魄的可能。鬼才似的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奋斗不需要文字来克服,惟其所能凭意志纯粹而书写精神穹顶之上的讲述,这已足够,并且用一生流星的轨迹刻画质朴的形象,仿佛在天空划过一道灿烂璀璨的光,他完成了自己的宗旨和诺言,并给予了超出自己国度及世界与人类的影响,指引了远在痛疼中的人毅力克尽职守的伟大、竭诚、友善、明心、斗争和爱恋,在一个即将从容赴死的人眼中出类拔萃,而感觉无尚自豪及尊重!

……我虽同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祖国当前的局面,但一码归一码。这样的搞法无疑显然是由于其民族情绪,并因此完全排俄而产生的——对所有曾与俄国前身,即前苏联,有过合作的,譬如像著名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及他辉煌而深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种作品。

同理,这种情绪在中国也有,如:很多人对抗日战争中,“孤岛文学时期的上海”,张爱玲与苏青这两位才女式的作家——突然如文妖升起!似星光耀眼炫目、绚烂瑰玮呈现、乍现,在文学和艺术价值趣向上,与日本人采取了某种令人耻辱的合作立场。其实,当时国民党许多高官、上层及其他代表、区域性领导、情报人员、物资人员、文艺工作者,和一些所谓——唱红白黑脸的,三面角色的作家、画家、艺术家、演员或商人,也或多或少的,与日本人有过合作,均在其中扮演不平凡的角色与行动。当然,如张爱玲嫁汉奸作家,另当别论,可她从某种层面确实促了“上海孤岛的文学建设”,这其中有许多人士和作家评述,亦可见之一斑。

……我同样不否认,奥斯特洛夫斯基祖国方面或与当今许多所谓的——纳粹势力相勾结,在整个民族文化领域和过程上,强烈排斥外来及反文化现象,如: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小说完全焚毁付之一炬,推倒保尔-诃察金的雕像,把著名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形象予以否定并捣毁。用“反一切-制造反一切”的所谓“文学艺术上的犯罪”,但我们同样要理解他们在该国双重人格分裂及根本利益上的问题,在矛盾面前,体现了自私狭隘的表征,这以捣毁形象为标示,泛滥出来的民族感情,凭反整个人类文学艺术的种种举止在世界生发的种种罪行,必须得到有力而彻底的清算……

我强烈反对——这种行为,并持完全谴责与负责任的立场,予以断然而踊跃的反对!惟其不幸,所以抗争,则要有所择定与选择!既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已成为全世界人民在精神、文学、艺术上的根本财富,那就不能予以——根本彻底的否认!

.

【作者简介】唐明,著名作家、学者、诗人、画家、艺术评论家、历史学家。河南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闻香识玉:中国古代女子闺房脂粉文化史》(上海三联书店版)、《香国纪:中国历代闺阁演变》(人民日报出版社版)等书,长篇小说《淘米水》《鼠群》《中午》等,长短诗三千余首,另有《中国兵器史》《中国佛典钩沉》《中西方艺术史鉴》等作品。

.

🟦  乡愁,在异乡里弥漫;情怀,在风浪里抒情          

         ——赏析旅美华侨诗人韩舸友作品之摭谈

                            ◎ 周邦华

早有耳闻韩舸友诗人,读其诗文己是多年了,那是因为他的一篇长文发表在一份刊上,有幸我也有一文也同时登载。以文会友,一次小聚相互认识,确认了这一缘份,我们成为了一见如故的文友;加了微信,经常读到他的诗歌作品,并将这份情缘延续至今。欣赏之余,总有一种欲说不能的感觉,借此表达品鉴之意,安慰自己。粗文大意还请尊学长多有教诲。

在诗歌创作中,韩舸友诗人一直掇笔耕耘,以他充沛的精神,旺盛的活力,执着于诗歌创作的世界;致力于个人的事业追逐和对公益文化的事业发展之中,取得相得益彰的良好成绩和社会声誉;他追求诗文的唯美主义的风格,以诗语言、情的执着,抒怀澎拜情的情踪,畅想深情大爱,无论是情景交融的乡愁篇章,还是情意深长的爱情篇幅,颇感他哲思敏捷的聪慧、语言逻辑思维的创新能力;读他的诗,令壮志未酬的“乡愁”悠扬至深,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真情实义深切如初,更让人在深沉的遐想中感悟;我们可以在饱含深情、意境深邃的文字中领略,在诗韵吟颂的欣赏之中去体会,感受那诗歌抑扬顿挫的文脉跳动和文釆的飞扬,感悟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厚积薄发的钝锉力。

他血源来自山东,(父辈援建贵州遵义于此)生长于贵州人,出生于遵义,在贵州高原长大,立志高远,涉足于山水之间,闯荡于江湖,当过水手,系桅干于沧海,手握划桨于江河;远走异乡,在海外颠簸,壮志满怀,人生之旅充满豪迈。在他的作品里有大山的呼唤,有高原的呐喊和轻叹,有山风的呼啸与和风细雨恬静的对话。这呼啸是猛虎显示雄性彪悍的怒吼,这呼唤是血肉撕杀与灵魂拼搏的呐喊,这轻叹是生命运动与思想绞力的整顿和“退后一步再向前,更有力的冲刺!”

以爱的温存滋养人性光辉的一生,与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汇聚情景的交融,专注于一个情字的浪漫。作品里的情,不是矫情的故弄,不是炫耀的养眼,而是纯然的人间烟火的炊烟,它既有社会定律的认知,又有自然与人性关联文化的承栽,体现了二为风格。首先,从“乡愁”情缘说起,一解他“情”踪的轨迹和文化的沉淀。

《秋叶上的乡愁》

秋叶的味

我曾经品过很久

滴泪的叶片上

每条筋络都刻满忧愁

思念的痛

被嵌入每一个深秋

数着飘飞的叶

数着无尽的乡愁

年复一年

数去了青春

数来斑白的鬓发挂额头

诗歌创作总是借物抒情,话景写意。这是继承诗圣先贤智慧和文化传统的优秀,顺应诗歌写作中重要手段,具有文化艺术普遍性和共同欣赏性的观点。从《秋叶的味》中,我们欣赏,以季节轮换的“秋叶”为描述的对象,载入“我曾经品过很久/滴泪的叶片上/”的依恋情绪,表达了作者飘泊异乡、浪迹天涯的“乡愁”情怀。“每条筋络都刻满忧愁/思念的痛/”,细致入微物化了秋叶朽化入泥、回归自然,且深深眷恋,虽带着有些伤感的情绪,但是,对“乡愁”的依托主体——中国,仍然报以美好的祈愿;表达了游子思乡“被嵌入每一个深秋/”,拟化的描写以“深秋”为诗意情景为背影,浓浓的秋意被一份深深的爱意倾诉所取代,留下无尽的感怀,寄托着海外游子无限的情愫的深种和托付,进而加重情感的深情变化,以多少思乡之情在故乡的田野上如炊烟袅袅地缭绕;“数着飘飞的叶/数着无尽的乡愁/”,叠加“数着”的诗句加深了“秋叶的味”浓郁和印象,看似简单,却进而递进了“乡愁”情文化的深邃;“年复一年/数去了青春/”更迭的岁月,不在是少年的感叹,年轻模样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俊朗,“数来斑白的鬓发挂额头/”,阐述了生活的本身就是在不断的追逐、不断的奋力中“数来”数去的过程,就是在顺应自然法则;正如一个人在不变应万变中,寻求自己的超越,在不动声色,以不变应万变之间造就自我的不凡。这诗表面上看很随意,实质上表达了一个民族、一个国人亘古不变的情结,浅意的表象透视深刻的情感;以“乡愁”深入骨髓的民族精神,及爱国情怀,具有海外游子的思乡之声的代表性,聚合了民族文化之大爱倾心,理论了友邻之邦之道义和团结、友爱、共享之大义,契合了新时代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所向披靡的发展理念。

     阅读诗歌是文艺的注脚,欣赏是文学的根置,更是文化艺术之树,技繁叶茂的根基。再如《问月》的诗句里描写的情境:“今夜/流浪的人都想回家团圆/”期盼何指“流浪的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时候,回归故里的情节总是在喧闹的“车船码头”、簇拥“回家”的路上,那场景、那声势只有中国独有独享;第一人称的“/我却在荒野/守着您的影子思念”,却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守护着奔流不息的长江、黄河;坚守着长城、泰山、黄山的巍峨;因为,炎黄子孙称谓,拥有命运共同的梦想,拥有中国的故事、好声音,都享有民族文化“乡愁”的情结和脉动;/“为什么/看得见这边/却不见山那边的草原/您懂吗/苍茫的大地上/有我深深的思念/”。顺“乡愁”的酬足满怀,随“乡愁”的泥土芬芳,我们随着光阴的变迁,也在寻觅、寻求舒心的释怀。

为什么站在山顶/闻得见桂花的芬芳/却不见海那边迷人的秋色/您可知/彼岸的夜幕下

等我的/也是一轮中秋的月/

为什么/我在寂寞里举杯/您却不来赴约/

难道真的害怕/给我一个月圆之夜/

为什么/大地会分成山川与河流/沙漠与草原/为什么这个世界/留下那样多的离别/每一次别离/总撒满一路惆怅和眷恋/”

不知道有多少个问号在追逐,紧追不舍一个“问月”的标题,带来多重的问询,是诗人在寻求自己的诉求,还是在寻找读者的肯切回应呢?也许作者徘徊在彷徨中,或者作者在寻觅,其实在借用一种方式,以一种文化艺术的形式,在推移“问月”的深度,像是一场情景剧目,给询问增添了文艺剧情的叠加、片段式的增加文化之影响力,增强诗歌情节的纵横表现力,从立意表述上提升了作品可读性,提炼了诗作的“诗在远方”的用意和传递的文化境界。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人善于与询问的方式进行作品内容创作,表现出了诗人学识与阅历,阅读中可见一斑,取优为两大特点,首先抓住表达的主题,通过文化内容延伸性不断挖掘作品的文化性和艺术性,以诗歌特殊性进一步增强文学素养内涵的提升;第二,以诗歌特性将读者引入情节,如舞台表演艺术的演绎,潜在的音韵台词朗朗上口将文脉贯穿始终,极大增加了诗歌意境幽深的感染力;第三,诗句的询问不仅增加作者探索作品文化思想的深度,而且将读者的想象力得以极大的丰富和满足,充分发挥了文艺作品的可读性和欣赏性,完美发挥了文化的能动作用。因此,他的作品极具朗诵艺术家和爱好者的的推崇和热爱;作品深情满满常见于舞台上精彩节目的展现,留下文化的韵致和情感的回荡。

  本想找一位圣人贤士来参照,近而阐述韩舸友诗人的文化故事激活点,但是,没寻到合适的对象。选择诺布罗茨基诗人的观点评说:“一首诗是作者和读者双边孤独的产物”,其说者有背离乡背景和苦衷,虽然飘泊他乡,他以诗歌作主,以文化意,其作品诗情画意从未离开过对祖国的思念,一片“乡愁”尽情洒脱于生命血脉里,虽有身处异地灵魂被孤寂的凄凉,但不乏生活关爱之敬仰、不乏生命卑微之崇高。他就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布罗茨基。我明白,拿一个大家来与之比较,并非贴合,但是,我们追求的是一个点的挥应,因为他们有吟唱颂歌“乡愁”的共鸣,根源都有共同气息和生命力、其主题也是一致,谨以求得完善表白。也仅供读者参考、学者探讨。

  根据作者的背景了解,更便于作品更深入的阅读和品鉴,读韩舸友的诗不经意间、你会感到他的特质、与大家产生的影响关乎,会惊讶的发现,在他的诗意里,不乏孤独的傲气,不乏寂寞的沉淀,不乏孤寂的享受。有些话题,显得平常,却很深沉,虽有不尽言表之意,但真挚的感情至美至善的意境我们能够领略。作者处于和平的时代和平常生活的人们之间,常常把自己放置在孤寂之中,如薪尽火传的星星之火,仿佛与世间拉开了距离,或许被隔离,让蛰伏的心灵处于寂廖的熄灭之中,期待一阵狂风吹来火势的爆燃,从而获得自己与生命,存在与价值的等同,或许诗人都存在诗意“双边孤独的产物”认知,或者就是诗人与读者之间照亮灵魂的灯火;或许是孤独与无奈之间撕杀的呐喊吧。“乡愁”在秋风里吟唱生命的颂歌,折射的“孤独”和寂廖啼唱着灵魂的歌谣,流水般的琮琤、皓月般幽谧的诗句将“乡愁”与“问月”作语,“为什么这个世界/那样多的离别/每一次别离/总撒满一路惆怅和眷恋/”。生命的缱绻,缠绵着顽强的生命力和精神世界的昂首。如,一技寒梅傲雪怒放,一棵松柏凛然凌风。

  关乎“乡愁”毫无疑问是他诗歌创作的亮点,这以众多的描述有许多同根同源的血统。我欣赏古往今来,文化先者们的蕴善至美精致的提炼、经典的阐释:乡愁是李白诗中的床前明月,乡愁是鲁迅笔下《故乡》的泥土情怀,乡愁是余光中笔下的海峡邮路,乡愁是席慕容心中一棵没有年轮永不老去的树……一人啊,只要心系故乡、情归家园、关注乡村、眷恋自然,便会乡情满满,乡愁漫漫;关乎乡愁,我更认定自己的那一份珍重,更理解自己的一份从容的淡定,从品鉴乡愁里感受那一种至以血肉为情感的纽带、至生命与灵魂为情深的那一份胸襟和至尚的高度;乡愁是民族风骨中铭刻的符号,深入骨髓彰显着大爱的家国情怀、置根生命之源永不舍弃灵魂的陪伴;我不想用更多的溢美之词定义我的人生,但我更认定喜欢“乡愁”是普通老百姓平常一杯自酿的浊酒、是一壶飘香四溢的清茗。

  回想伟人的诗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我对舸友的名字有了新的认识。对“舸”的漂泊、“舸”的多情有了更多的感觉,特别是在他畅怀的爱情诗里,荡漾着柔情的动人、涟漪着浪漫的气息、弥漫着迷人的色彩,且看诗作《致爱人》

为什么眼前

总是你娇媚的身影

即便是任性

也能带给我无限的温馨

我想逃避

却躲不开你的红唇

那是怎样的诱惑

让我醉倒

你用温柔编织的梦境

我伫立岸边问月

您隐藏的一半阴影里

可有我深爱的女人

我想借烛光寻觅

哪怕只是她模糊的背影

也许 思念是太平洋涌动的浪花

也许 思念是同一个月亮

倾洒在不同角落的光影

而我

仿佛暴风雨中的孤雁

对你的思念

是历经磨难而不死的灵魂 

试问的句式又敲响了诗韵的回声,多情的影子又出现在“同一个月亮”皎洁的月光下,让“为什么眼前/总是你娇媚的身影/即便是任性/”,予情到深处的人为之癫狂、让伊人动容欲罢不能;“也能带给我无限的温馨/我想逃避/却躲不开你的红唇/”让爱情之火通透火红的忠贞,锤炼滚烫的的誓言,让敞开的心扉奔赴爱的怀抱,“那是怎样的诱惑/让我醉倒/你用温柔编织的梦境/”与心想事成的唯美意境,在诗话的描笔里“用温柔编织的梦境”去攀爬幸福的彼岸。试想“我伫立岸边问月/”,以一个水手的身份,站在异乡的海岸线上,满怀深情眺望远方“致爱人”的具向表达,或许是致以东方太阳升起来的地方,从广意上的大爱所指,对亲人、对故乡、对国家的惦记和想念注入隐语;则在“您隐藏的一半阴影里/可有我深爱的女人/我想借烛光寻觅/哪怕只是她模糊的背影/”,仿佛孤独身影在无情的海风中抖弄着忧伤的衣襟,显得格外的孤单寂寞,这里并非倾吐迷茫情绪的哀怨,而是在诗意的世界里感受心灵挣扎与洗礼,不屈于命运的安排,在抗争中表现顽强的个性;“仿佛暴风雨中的孤雁/对你的思念/”,这既是对爱人直白,又是对大爱之心的旁白解答,表现了一个人,特别是男人,虽有痛楚却不悲哀的坚韧意志和刚强的个性。这或许是女人特别在意的、崇拜的形象;这“是历经磨难而不死的灵魂/”“致爱人”的至尚注脚,表现了一个人,特别是男人的成熟魅力享有;由里至外纵情于声色俱存之中,韩舸友的诗友评论:诗风格浪漫多情、寓意深邃,一笔一划都能使人融入夢境、植入诗意,一句一行都隐藏着浪漫潜台词和爱情的故事。所以他在海外诗界被称之为“情诗王子” ;更有优雅的伊人所赐生动的评介:这是女人特别在意的表象,更是全心励志展现人物内在人格的魅力所在。

  关于情诗有世间有太多的经典和绝唱,我只想借用,让我仰视的全国著名诗人,李发模老师一首,以浪漫主义情怀的精典诗歌为倾慕,以《似海深情》所吟曰:分别的时候/你用嘴流泪/用眼睛喊人/无声的声音的声音汇成动地的潮汐/至今仍在我耳里涌/拍响在梦的海岸,/似海深情,原是/亿吨的泪,千磅的狂风骤雨/汇成/   谁能在爱情面前如此,谁能在“乡愁”情绪中如此,谁能在心连心,血与肉的感同深受?谁能在情的深处“……/似海深情,原是/亿吨的泪,千磅的狂风骤雨/汇成/”如此呤唱,我想只有诗人李发模,只有诗和远方! “乡愁”烟火飘逸,彰显社稷之道义和担当,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包含海外游子之心于人间,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将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写在脸颊,传递着神州大地的气宇轩昂。

  优秀的文化作品总是在社会激荡,风火硝烟,在悲欢离合中孕育,在凤凰涅槃中诞生。舸友诗人以他满怀的浓情释然了他人生的态度,在坚持做好自己的同时,团结广大海外游子,于抒写情怀和昂扬爱国的热望为主线,组建了外域“美洲之声”等网络文化平台,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无论何时,心中紧贴母爱情义,以爱国之心予以赞美。显示了一个国人“欲与苍穹试比高”的致远雄心。诗人以红色飘带为舞动,领衔华侨社团,积极传播传统文化优秀,倡导现代文化的先进理念,以文化为纽带,以传送文脉为主方向,传达团结、友谊、和平之声,呼唤人间之大爱目标,进一步将东方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弘扬四海,正如他常说:祈愿获得更大的人文尊重和公众认知,不断提升新中国在世界崛起的形象。 

  舸友先生以“乡愁”为线的诗寓意饱满,情踪深刻,诗情画意尽在其中,充分表现一个海外游子“乡愁”的情怀,突显海外华人诗界翘处地位和影响力;情诗之列,以“情歌王子”之称笑傲江湖之上,文字潇洒自如,富含丰盈的浪漫气息,诗意扑面而来令人陶醉,引深美好的情绪和想象力,留下爱情非常的韵味;无论是“乡愁诗,还是情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优势,就是特别适应文艺朗涌的题材,这以他豪放潇脱的性格、才华横溢的拥有是分不开的。希望诗人尽洒诗意的栖居,如酒的醇香沉积文化的厚重,酝酿文艺的广度和深度,赋予诗意更多浓郁的色彩,创作更多更具回味悠长的诗篇。

  他经常回囯,穿梭于城市与田野之间,积极参加公益文化活动,譬如,全国举力的抗击疫情征文活动,挥笔成章,参加抗疫文化活动作品获得一等奖。他说:一个人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虽然我生活在异乡以美国文化为独特背景之中,但是,绝不会崇洋迷外,始终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坚持价值观基本认识,对古代和外国的文化,必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能不加区别的兼收并蓄,吸收优秀文化精髓。    

  作为诗歌文化性和文学欣赏性方面笔者粗浅的摭谈于此,让同仁不失怡笑。关于其学术性,鄙人才疏学浅,有待学者探讨定论,不去笑谈了。我认为,建议在一定层面和层次上,由社会的主流媒体,举办一次有影响力的“海外旅美华侨诗人韩舸友作品研讨会”;建议相关部门每年举行国际性“有主题、有风彩、有情怀”的华人文化(诗歌)交流活动,把乡土气息和至深的海外游子思乡的文化情结,从正面角度开展有引导性的组织工作,发挥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聚合“中华崛起”之精神。

  一个民族,更多的是站在历史的肩上展望未来,如果总是炫耀历史,那只是固步自己封,甚至是对历史的糟粕,一些沉渣泛滥的东西,不加以批剥,可能到至不良文化后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遭受世人唾弃,被历史鞭挞。因此,我们必须从“文化使命感和责任感”为首任,不折不扣为传统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服务,为物质和文化精神提供丰富精神食,付一片拳拳赤子之心,为一片乡愁,异乡里弥漫留下美好的记忆,为一份情怀,在风浪里抒情播洒希望的种子,为文化百花盛开与繁荣增添多彩的活力。这是一份文化的交待,更是使命的担当,让其见证文艺繁荣。由远至深的行动将“诗在远方”推向一个至高的境界,实现“中国·梦”的璀璨。

2022年12月 11 日

【作者简介】 周邦华,美洲文化之声俱乐部成员、致力公共文化服务四十余年,群文探索、文艺评论等文稿在国家、省、市级主导媒体、报刊杂志上发表、广受关注、多次获奖。

.

 《全球诗人艺术家月刊》

总社长兼总编辑:叶如钢 (月刋创办人)

副总社长兼副总编辑:彭鸣

副总编辑:落月,刘合军,海洋

观点与才艺组稿:叶如钢,彭鸣

大洋洲组稿:叶如钢,高坡

欧洲组稿:叶如钢,芳草

本期编辑:海洋

 《全球诗人艺术家月刊》、《全球诗人与艺术家月刊》以及《全球诗人和艺术家月刊》乃全球独家刊名,本月刊对该刊名独有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转发月刊刊载的任何作品都必须有月刊的许可。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